摘要:利用“一帶一路”18省市面板數據,從系統耦合視角構建區域經濟與人力資源耦合協調模型,實證考察了各省市經濟發展與人才資源耦合協調的時空演化規律,并對成因進行了探討。研究發現,經濟綜合指數、人力資源綜合指數和耦合協調度三者變化趨勢趨同,時序上均呈逐步上升態勢,空間上均具有由東至西逐級遞減特征,且耦合協調程度較低;制約各省耦合協調發展的主導因素有所不同,各省市應根據自身狀況量體裁衣來提升其耦合協調發展水平。
關鍵詞:區域經濟/人力資源/耦合協調
作者簡介:顧驚雷,嘉興學院商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浙江 嘉興 314001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2&ZD003)
一 引言
在我國全面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歷程中,如何在經濟發展和政策導向雙重作用下,有效地積累和提升我國人力資源水平,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議題。
國外對人力資本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較早。Schults首次提出了人力資本理論,從經濟學視角深入剖析了人的素質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①Romer認為人力資本通過技術進步來促進經濟增長,具有間接的經濟增長效益。②③Lucas則把人力資本當做一種生產要素引入增長模型中,認為人力資本利用“干中學”產生的外部效應和教育產生的內部效應是引起各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④大部分研究支撐了人力資本對經濟具有正向促進作用。⑤⑥⑦
國內關于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的研究頗多,著眼點主要以經典回歸分析為主,探討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⑧⑨⑩隨著系統耦合論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學者從該視角分析兩者內在相互作用機制。逯進、周惠民基于系統耦合原理構建了經濟增長與人力資本交互作用的耦合模型,實證考察了兩者內在的協調共生發展機制。(11)任樂從灰色關聯分析視角建立耦合度模型,研究了河南省異質性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的耦合關系。(12)楊敏杰等(13)、柳青等(14),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分別測度黑龍江和廣西的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耦合度。廖明嵐結合熵值法與耦合協調度模型,實證分析了廣西北部灣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的耦合協調狀況。(15)單良、宋關東運用脫鉤模型和耦合協調度模型,研究了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開發的耦合特征。(16)然而,這些研究區域主要集中全國或某個地區,鮮有涉及到“一帶一路”區域經濟發展與人力資源耦合關系的論述。對于“一帶一路”區域,兩者耦合關系如何?其演變規律是什么?影響耦合協調度的原因又是什么?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擬利用“一帶一路”18省市面板數據,構建耦合協調模型,探索各省市經濟發展與人才資源耦合協調時空演變規律,并深入揭示規律背后的成因。以此為“一帶一路”區域實現經濟與人力資源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予以科學的政策討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