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組織學習時空理論的時間維度,提出了組織從未來可能的情景中學習的模型。該模型包含四個方面:“知”,通過情景構建,從未來可能的情景中獲取知識;“行”,將從未來可能的情景中學習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知”到“行”的轉化;評估從未來可能的情景中學習的有效性。該模型詳細闡述了這四個方面的方法和步驟,并提出了相應的管理措施。最后,總結了理論和實踐貢獻,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未來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組織學習/從未來可能的情景中學習/情景規劃/學習主體/時間維度
作者簡介:陳國權(1967-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復旦管理學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研究方向為組織與行為管理、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領導與團隊等;向姝婷(1991-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組織學習與學習型組織、知識管理等(北京 100084)。
基金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中國企業領導個人學習、團隊學習和組織學習的理論與實證研究”(706250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復雜變化環境下企業組織管理整體系統及其學習變革研究”(71121001;71421061);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影響組織從經驗中學習成效的個體心理和組織系統特征研究”(06JJD630013);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中國企業環境下員工學習行為和學習能力發展的理論與方法研究”(20090002110037)
面對復雜多變的環境,人們越來越重視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和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的研究。Mintzberg[1]認為,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組織學習非常重要。在組織學習領域,學者們往往強調從過去經歷中學習,即組織利用過去積累的經驗和知識,指導當前或未來的行動,努力改變或重新設計自身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從而保持可持續競爭優勢[2]。組織從過去經歷中學習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對組織績效具有積極影響[3]。然而,我們除了應強調對當前問題的解決和任務的完成外,還應突出對未來環境、因素的預期和應對,以使組織能夠提前、及時地應對未來環境的變化,始終保持長遠性的戰略性思維。隨著社會逐漸步入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未來的環境是不穩定(unstable)、動蕩的(turbulent)和動態的(dynamic)。因此,我們不僅要掌握以往的經驗和規律,而且應強調對未來可能情景的思考,以保證組織進行全面的學習,有效應對未來環境的變化。
綜上,在不確定的環境下,想象未來可能發生的多種情景(scenarios),從未來可能的情景中學習(learn from possible scenarios in the future)尤為重要。Mintzberg[1]認為,在不確定的環境中,組織無法預測未來,只能通過不斷試驗和積累經驗,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然而,許多學者認為,通過想象未來的多種可能性與情景,組織能夠改變心智模式(mental model)[4],提高戰略規劃和決策能力,應對市場的快速變化[5]。情景規劃(scenario planning)作為有效的戰略工具,已成功應用于生態保護、戰略規劃和企業管理等領域。目前國內外組織領域的學者尚未將情景規劃納入組織學習領域開展正式研究。
陳國權[6]從學習的來源出發,提出了組織學習的時空理論,認為組織學習來源具有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時間維度是指組織可以從過去經歷、當前現狀和未來可能的情景中學習;空間維度是指組織可以從內部和外部學習。就時間維度而言,除了強調從過去經歷中學習和從當前現狀中學習,還要考慮從未來可能的情景中學習。本文基于組織學習時空理論的時間維度,運用情景規劃的理論和方法,探討組織如何從未來可能的情景中學習。模型包含四個方面:①知,即通過情景構建,想象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景,從未來可能的情景中獲取知識;②行,即將從未來可能的情景中獲取的知識運用于實踐,準備改進自身的預案和/或采取適當的行動;③知轉化為行;④有效性評估,即評估從未來可能的情景中學習的有效性。該模型豐富了組織學習領域的理論研究,將從過去經歷中學習、從當前現狀中學習延伸到從未來可能的情景中學習。同時,該模型的建立對企業的實踐管理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啟示。